记者面前的山东汉子段仰永,温文尔雅、清爽干净、帅气挺拔,更像一个时尚青年,让人很难把他跟他的职业联系到一起——他是北京金龙潭大饭店的一名厨师,从事这个行业,已经快20年了。 与很多厨师同行们不同的是,段仰永曾经服务过年北京奥运会,如今又继续“战斗”在年冬奥会的一线,这样的经历很少见。他说,“能够参与北京的两个奥运会,献上一个中国厨师的手艺,足以让我这一辈子感到骄傲和光荣。” 图说:段仰永在精心准备奥运佳肴受访者供图 中华美食受欢迎 年轻的时候,选择做厨师,更多是为了生活。到后来时间长了,段仰永觉得已经是一种热爱,那种虽说不大出来、却又刻入骨子里的热爱。“可以将平凡普通的食物,做成不同的口味,让家人和宾客吃到后开心满足,给予大大的赞扬,心里会觉得很有成就感。” 年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时,年轻的段仰永出道不久、资历尚浅,当时主要是负责冷荤菜品的研发和制作,更多是帮厨的角色。“我记得年的时候,有宾客点了一道我不太熟练的菜品,我还是很好地完成了,得到了他们的赞扬,那种满足感现在还记忆犹新。” 14年过去,段仰永已经成长为一个“资深大厨”。这一次,他主要的任务是为住店客人提供中餐、西餐制作服务,把关饭店原材料进货质量、提前对冬奥菜品进行甄选、制作特殊菜单等。 “年由于疫情的影响,餐饮这一块采用的也是闭环的管理方式,我们无法进到环内与宾客面对面沟通,感觉不到他们对菜品的喜爱度,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尽力让他们吃得安心、舒心和放心。”段仰永说。 图说:再次为奥运保驾护航,段仰永倍感荣幸,又深觉任务艰巨 “无论年还是年,相同的是我都在为国际友人提供服务,也算是将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,让他们更加了解、更加喜欢。”回顾起双奥的参与过程,段仰永表示,他也确实在十几年间,看到了这种变化。 “年的时候外国宾客对中国的饮食文化还不够了解,接受度不高,选择中餐的比较少。但是今年冬奥会,随着中国的发展、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,外国宾客更加了解中国饮食、更容易接受了,所以今年选择中餐的宾客更多了。”段仰永笑着说,有的老外点餐时,反而不选择面包牛排,指明就要吃中国菜。“我也很荣幸能为外国宾客提供更多的中国菜品,让他们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” 一份火锅传温暖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金龙潭大饭店,此次作为冬奥会的闭环酒店之一,主要接待众多媒体记者,也包括不少来自日韩、欧美的国外记者。 金龙潭大饭店平日里主营的是上海菜,而段仰永最擅长的正是上海菜,水晶虾仁、红烧肉,甚至小龙虾,他都信手拈来。“相比于北方的菜系,上海菜还是很精致的,比较符合我的性格,慢工出细活嘛。” 但这次冬奥会与以往不同,为了避免接触感染,酒店的餐厅取消了自助餐,只提供固定的套餐。循环往复,时间长了,难免会让人生腻。因此,在制作菜单方面,段仰永和同事们动足了脑筋。菜单被分为中餐、西餐、日式三种系列,而每个系列又根据价格分为三种,这样下来,总共也能有将近20种套餐供人选择。 图说:段仰永与同事受访者供图 与其他饭店不同的是,金龙潭的餐厅里还能吃上小火锅,而它原本不在菜单之列,段仰永和记者说起了它诞生的由来。“冬奥会开始前,北京突降大雪,那天很冷,我想起了和家人一起吃火锅的日子,非常温馨。受此启发,我们决定临时新增暖心小火锅这个菜品,驱一下寒意、感受下温暖如春。没想到这个小火锅一经推出,便大受好评。看到闭环内同事们传过来的照片,看到宾客们一张张笑脸,我感到很满足。” 一份小火锅,包含了牛羊肉、虾、丸子、粉丝、豆腐、木耳、蘑菇、生菜等配菜,汤则是由段仰永和同事们亲手制作调配的,再加一份老北京特色的芝麻酱,冬天里吃起来真是舒服。 不见家人三个月 从老家到北京,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20年的段仰永,早已经把首都当作了第二故乡。而参与双奥的经历,更让他感受到了城市和生活的变化。 图说:段仰永体验一把奥运热受访者供图 段仰永的心中,也有一丝愧疚,那是对家人的。由于冬奥会的闭环管理,段仰永很早就“入环”,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:上班在饭店餐厅,结束回员工宿舍休息,时间长达两三个月。这样一来,他就不可能再去照顾妻儿。 段仰永的妻子,是一名医生。巧合的很,两人的工作虽大不相同,却都战斗在疫情防控的一线。“之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她是为市民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,冒着很大的风险在前线,工作轮轴转,最忙的时候我记得一天会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,非常地辛苦。”段仰永有些动情地说,“现在我在为冬奥服务了,家里孩子需要人带,她就更多地照顾家里。” 儿子还小,段仰永空的时候,只能拿出手机,看看他的照片和视频。“很感谢我媳妇的付出,她真的辛苦了。等冬奥会这边全部结束,我一定带她们俩好好玩玩!”(新民晚报特派记者关尹北京今日电) 记者手记丨普通人的盛会 段仰永提议特别推出的暖心小火锅,我在金龙潭大饭店的餐厅吃过。相比于其他套餐,这是一道“大菜”。涮着肉,喝着汤,看着丸子在锅中上下翻腾,听着咕嘟咕嘟的声音,在寒冷的冬日里,的确能感受到更多的温暖。 生活中的段仰永,一定是个暖心的人。 在为北京冬奥会服务的庞大人群中,厨师段仰永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位。他的工作,平凡而琐碎,没有什么惊天动地、可歌可泣的事迹,甚至日复一日有些平淡。但正是千千万万人在各自岗位上的这种付出,一起组合成了冬奥会的有序运行。 就像他所说的那样,“能够为全世界首座‘双奥之城’提供冬奥保障服务,我既感到无比荣幸,也感到任务艰巨。我经常告诫自己,要和同事们一起努力,力求为每位入住宾客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,让他们也记住北京、爱上北京、喜欢中国。” 像段仰永这样的“普通人”,我见过很多:在新闻中心里为各国记者提供服务的年轻志愿者,总是能保持准点到达的班车司机,一天工作12小时的保洁员,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的消杀人员,还有在寒夜里执勤到天亮的保安……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,军功章里,有你的一半,也有我的一半。冬奥会不仅仅是全世界冰雪精英的聚会,更是那么多无私奉献者的心血结晶。向每一位平凡的普通人,致敬。(关尹)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6898.html |